站内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 学术思想> 案例4

案例4

发布日期:2023年09月12日

陈某某,男,53岁,20201012日初诊。

主诉:双足多关节肿痛年余,加重一周。

病史:患者1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双足多关节肿痛,于当地医院诊断为“痛风性关节炎”,经中西医治疗后好转。一周前因恣食肥腻后痛风复作,双足多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,不可近触,慕名前来求诊。现症见:双足多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,兼见身困,时有头晕,口干口苦,纳、眠可,二便尚调,舌尖红,苔薄黄,脉滑数。实验室检查示:血尿酸483.1umol/L(正常值208416umol/L);尿酸盐结晶(+)

处方:白虎加人参汤加减。

生石膏30g(先煎)    知母9g       太子参20g       甘草5g

黄芪20g         葛根20g      百合30g          鲜石斛9g

薏苡仁20g     土茯苓20g     山慈菇20g       徐长卿20g

忍冬藤20g   海桐皮20g

6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同时嘱患者清淡饮食。

二诊(2020.10.19):双足关节红肿已消退,仍觉疼痛,口干不苦,舌尖红,苔薄黄,脉滑。予上方加桂枝9g、鸡血藤20g,黄芪改为30g,续进6剂,煎服法同前。

三诊(2020.10.26):双足关节疼痛较前缓解,口干、身困亦缓,头晕未作,舌淡红,苔白,脉滑。效不更方,予上方续服6剂后,诸症悉平。为巩固疗效,守方随证加减调治1月余,患者痛风未再作,余诸症皆瘥,复查血尿酸383umol/L;尿酸盐结晶(-),嘱患者调节饮食,定期复诊。

按语: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、滑囊、软骨、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,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,多发于第一跖趾关节,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,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。痛风性关节炎多属中医学的“痹症”、“历节”等范畴。本病与素体阳盛或阴虚内热,或因风、寒、湿邪化热有关,复因痰浊、湿热内生,阻滞经络,不通则痛而发。朱丹溪《丹溪治法心要》云:“彼痛风者,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,其后或涉冷水,或立湿地,或扇取凉,或卧当风,寒凉外搏,热血得寒,汗浊凝涩,所以作痛。夜则痛甚,行于阴也。”

苏寅老师认为:本案痛风性关节炎乃阳明湿热内阻,耗伤气阴所致。患者由于恣食肥腻,导致痰浊内蕴,湿热化生,壅遏三焦,流滞关节,故见多关节红、肿、热、痛,不可近触;阳明湿热上蒸,热伤津液,故见口苦口干;湿热久蕴,气阴亏耗,清阳不升,肌体失养,故而身困乏力、头晕;湿热痰浊之邪胶结,积毒为害,毒邪随血液运行全身,故见尿酸升高;结合其舌尖红、苔薄黄、脉滑数,皆为湿热痹阻之征象。在治疗上,吾师治以清热益气生津,解毒利湿止痛,方选白虎加人参汤加减。白虎加人参汤出自张仲景《伤寒论》,具有清热益气生津之功。方中生石膏辛甘大寒,入肺、胃二经,功善清解,透热出表,以除阳明气分之热;知母苦寒质润,既助石膏清肺胃热,又滋阴润燥;太子参甘润微苦,其补而能清,善于补气,又可养阴,兼能生津;黄芪补气健脾升清,脾气健运则湿浊自消,气足血行而关节通利;佐以甘草既合黄芪补脾益气,又可清热解毒、缓急止痛;葛根善升阳明清气,升津舒筋;百合与知母相须为用,清热解毒,且可固护阴液;鲜铁皮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;配以薏苡仁、土茯苓清热泄浊,导湿热由小便而出;山慈菇、徐长卿、忍冬藤、海桐皮清热除湿解毒、通络消肿止痛。诸药合用,共奏益气养阴生津、清热利湿止痛之功。

二诊时,患者双足关节红肿已退,余诸症缓解,但仍觉关节疼痛。药已中的,守上方加桂枝、鸡血藤舒筋活络,鸡血藤又可去瘀血,生新血;加大黄芪量以增益气健脾,行血通络之力。三诊守方调服后,患者关节肿痛消除,余诸症皆平。坚持调治巩固疗效后,痛风未再复发,尿酸指标恢复正常,病告暂愈。然本病病情顽固,容易反复,需要长期坚持保持良好饮食生活习惯,并定期复诊服药巩固,以期痊愈。


版权所有,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 非授权允许,不得转载本站信息,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20225号-1
地址:福建省宁德市东湖路16号 邮编:352100 电话:0593-2822256 传真:0593-20777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