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 学术思想> 案例3

案例3

发布日期:2020年07月03日

梁某某,女,67岁,2020.8.03初诊。

主诉:腰痛8年。

病史:患者8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腰痛,曾行骨密度检查发现骨质疏松,长期服用钙片乏效,亦曾多方医治,腰痛反复发作,慕名前来求诊。刻下:腰痛,伴汗多,动则汗出、气喘,下肢痠软,舌淡苔白,脉弦。

处方:补气通络方加减。

黄芪30g        葛根20g        薏苡仁20g     牡蛎30g(先煎)

杜仲12g      鸡血藤20g     狗脊12g        浮小麦20g

五味子12g    麻黄根15g

   6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。

二诊(2020.08.10):药后症缓,多汗已解,腰痛稍减,舌淡苔白,脉弦。予上方去浮小麦,加桑寄生12g、延胡索12g,续服6剂,煎服法同前。

三诊(2020.08.17):腰痛已除,感觉腰痠,舌淡苔白,脉沉。予上方改黄芪40g,去麻黄根、五味子、鸡血藤、桑寄生、延胡索,加鳖甲20g(先煎)、川断12g、山楂20g、陈皮12g,续服6剂,煎服法同前。

四诊(2020.08.24):时有腰痠,余无明显不适,舌淡苔白,脉沉。予上方加徐长卿20g、鸡血藤20g、延胡索9g。再服 14剂后诸症皆缓,仅于劳累后腰痠。续守方加减调治2周,腰部已能胜任正常生活,顽疾得除。

按语: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曰:“腰者,肾之府,转摇不能,肾将惫矣。”强调腰与肾关系密切,腰部活动不利责之在肾。《素问·病能论》又曰:“病在肾,颇关在肺,当腰痛也。”指出腰痛病位在肾,然亦可与肺有关。《七松岩集·腰痛》指出:“然痛有虚实之分,所谓虚者,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,凡言虚证,皆两肾自病耳;所谓实者,非肾家自实,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,为风寒湿之所侵,闪肭挫气之所碍,腰内空腔之中,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,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。”进一步指出腰痛应辨虚实而行论治。

苏寅老师认为:本案女患者年过七七,年老肾虚,气血不足,肾府失养,加之日久痰湿凝涩,气血瘀滞,经络不通,不通则痛,故见腰痛、下肢痠软;肺气不足,肾虚不藏,纳气无权,故而动则气喘;肺主气,卫气出下焦,气虚不摄,卫外不固,故见动则汗多;结合舌脉,辨为肺肾气虚、痰瘀阻络,虚实夹杂之腰痛证。

吾师治以补益肺肾,补气化痰,活血止痛,用陈亦人教授是经验方“补气通络方”加减化裁。方中黄芪性温,味微甘,入肺脾经以补气,气为血之帅,气足血行以濡筋骨、利关节;葛根乃阳明引经药,升阳生津,舒筋活络;薏苡仁淡渗健脾,去湿除痰,《本经》谓其“主急拘挛,不可屈伸,风湿痹”;牡蛎味咸而涩,能软坚散结,化痰通络;鸡血藤养血通络,伍黄芪气血同补,则气畅络通;加杜仲补肾壮腰、强健筋骨,狗脊补肝肾、强腰脊、祛风湿;五味子益气补肾、收敛固涩;再加麻黄根、浮小麦、合五味子、牡蛎以收敛固表止汗。诸药合用,共奏益气养血,补肾强腰,除痰通络,止痛敛汗之功。

二诊药后证缓,汗出止,腰痛减,方机契合,守方续进。因汗止,故去浮小麦;腰痛仍在,故加桑寄生增强补肾壮腰之力,延胡索活血散瘀、行气止痛,专治一身诸痛。三诊腰部但痠不痛,汗出未再作,故去麻黄根、五味子、鸡血藤、桑寄生、延胡索,易以川断补肝肾、强筋骨续以增强先天之本,陈皮、山楂健脾开胃以培后天之本,以资气血化源,同调先后天;再加鳖甲,《名医别录》云其能“疗温疟,血瘕,腰痛”,《补缺肘后方》亦载一味鳖甲治疗“腰痛不得俯仰”。四诊腰痠大减,乘胜追击,再加徐长卿、延胡索、鸡血藤以益气养血化湿止痛,《福建民间草药》谓徐长卿“益气,逐风,强腰膝”,亦为治疗腰痛良药。如此坚持守方调治后,经年固疾得以缓解,已能正常生活,患者欣然而归。

 


版权所有,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 非授权允许,不得转载本站信息,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1020225号-1
地址:福建省宁德市东湖路16号 邮编:352100 电话:0593-2822256 传真:0593-20777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