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当心蛇出没,宁德市中医院为您答疑解惑
发布日期:2025年06月20日
夏日当心蛇出没,宁德市中医院为您答疑解惑
近日,宁德市中医院陆续接到市民朋友关于毒蛇咬伤的咨询电话,作为城区唯一一家定点救治单位,现将市民朋友关心的问题汇编成文,以纾解广大市民心中疑惑。
宁德地区地形以丘陵、山地为主,夏季湿热多雨,非常适宜毒蛇生长繁殖,是毒蛇咬伤的高发地区,夏秋季也是毒蛇咬伤的高发季节。因此,广大市民迫切需要了解被蛇咬伤的科学防范和现场急救知识。
一、科学防护
1、增加蛇伤知识储备:特别注意收集当地蛇类的信息,包括彩色图片,以防遇到毒蛇咬伤时能较为准确的向急救人员提供相关信息。据我院7年来收治毒蛇咬伤病例统计,宁德地区毒蛇种类以原矛头蝮蛇(烙铁头)、竹叶青、五步蛇、眼镜蛇最为常见,当然,也不乏眼镜王蛇等大型剧毒蛇类出没。
2、环境清理:在人类经常活动区域,做好环境清理,不给毒蛇提供适宜栖息地。毒蛇大多喜欢光线暗淡,植被茂密、地形复杂的区域,因此,山区居住的居民,定期打扫房屋,清理周围环境,房前屋后喷洒雄黄酒;公园及小区绿化场所要定期修整等。
3、个人防护:从事野外作业、山地旅游休闲时,做好个人防护。建议穿着长袖长裤、厚实的鞋子和手套袜子,尽量减少四肢皮肤暴露。根据我院统计,蛇咬伤部位绝大多数以四肢为主。同时准备一根手杖,行进时先“打草惊蛇”(眼镜蛇及眼镜王蛇具有主动攻击性,避免打)。夜间行进使用照明灯,野外露营睡吊床,或睡在掖好的帐篷里。
万一路遇毒蛇,一定要安静脱离危险环境,千万不要惊扰它,更不能有挑衅动作或抓蛇行为。除了眼镜蛇及眼镜王蛇会主动攻击,宁德地区的其他毒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。蛇咬伤者大多数是抓蛇或打扰蛇行为所致。
二、如何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?
1、看牙痕
-毒蛇:伤口有1-2个较大牙痕(可能伴随小牙痕)。
-无毒蛇:伤口呈锯齿状小牙痕。
(注:部分毒蛇(如银环蛇)牙痕不明显,需结合症状判断。)
2、看症状
-神经毒素(如银环蛇):疼痛轻或无疼痛,或仅有咬痕部麻木,但很快出现胸闷、呼吸困难、眼睑下垂。
-血液毒素(如五步蛇、竹叶青):伤口剧痛、肿胀、淤血、出血不止。
-混合毒素(如眼镜蛇):兼具以上两者症状。
三、现场急救
蛇咬伤需要专业的救治,越早使用抗蛇毒血清,疗效越好,恢复越快,预后越佳。个人不当处理反而容易延误治疗,甚至导致身体遭受二次伤害。因此,现场急救原则是:无伤害,快送医。
1、冷静脱离,记住特征
迅速脱离危险环境。如蛇咬住无法脱离,保持冷静,避免恐慌,可用棍棒或其他工具促使其离开。尽量记住蛇的基本特征,如蛇形、蛇头、蛇体和颜色,有条件者可拍摄致伤蛇照片。
2、解压制动,科学绑扎
去除受伤部位的各种受限物品,如戒指、手镯/脚链、手表、较紧的衣/裤袖、鞋子等,以免因后续的肿胀导致无法取出,加重局部伤害。
尽量全身完全制动。可采用绷带加压固定法和加压垫法(松紧度以可以插入一根手指为准)于咬痕近心端捆扎,也可用夹板固定伤肢,保持伤口位置相低于在心脏水平以下,且每半小时松开2-3分钟。并尽快送医疗机构诊治。
3、快速送医,获取解药
完成现场处置,尽快将伤者送至有蛇伤救治条件的医院,进行抗蛇毒血清等相应治疗。(眼镜蛇、眼镜王蛇及银环蛇咬伤患者,最好120车送医)
温馨提醒:
1、禁止为留取证据,采用捕蛇或伤蛇行为,以免二次被咬,中毒加重。有经验的蛇伤救治医生可根据患者对蛇的特征描述或照片,结合临床特征,可基本判定毒蛇种类。
2、禁止用止血带、绷带、绳索等进行传统绑扎,容易加重患肢肿胀,甚至坏死,造成二次伤害。
3、禁止用嘴吮吸伤口进行排毒,有条件可就地取材,采取“拔火罐”方式进行负压吸引。
4、禁止创口火烧、挤血、局部切开放血、针刺放血、应用草药内服外敷等民间流传的现场急救方法,不仅耽误送医时间,还可能导致身体二次伤害。伤口是否需要进一步有创处理,需专业蛇伤救治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而定。
宁德市中医院蛇伤科
宁德市中医院蛇伤科成立于2017年,是福建省人民医院蛇伤救治中心、黄氏蛇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的二级工作站,常年担负宁德地区蛇伤救治工作。秉承黄氏蛇伤流派“五证论治”思想,辨证施治,采用特色方剂及中成药内服外敷,以“清、下、汗、消”为治法,结合现代抗蛇毒血清治疗,形成特色鲜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。
自开科以来,每年接诊蛇咬伤患者100余例,积累丰富的蛇伤救治经验,蛇伤综合救治水平位居省内前列,致死率、致残率远低国内平均水平。宁德市中医院蛇伤专业救治组将继续秉持“生命至上”的服务理念,以更专业的技术和更贴心的服务,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。
联系方式:0593-2829572(医生办公室)、0593-2825213(护理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