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山脚下的宁德医者:援疆专家彭植强的援疆情
发布日期:2025年07月11日
山脚下的宁德医者:援疆专家彭植强的援疆情
来源:新疆呼图壁县人民医院
“作为医者,必须发扬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、对人民极端热忱、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。”在呼图壁县总医院人民医院分院消化肾病内科,有一位医者,以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、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医疗水平、对待患者春天般的温暖诠释了白求恩精神,他就是宁德市援疆专家彭植强。
作为宁德市选派的援疆医疗专家,彭植强主治医师肩负着“传帮带”的神圣使命。每周一和周三,是他雷打不动的坐诊日。在消化肾病科门诊,他总是俯身倾听患者的每一句诉说,用专业的知识和耐心的态度,为边疆群众构筑起对抗肿瘤的信心堤坝,让他们在病魔的阴霾中看到希望的曙光。
在病房里,每当护士反馈病人病情时,他总是第一时间起身,脚步匆匆赶往病床前。遇到复杂病例,他会和主管医生一起,一个指标一个指标地仔细分析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。他常常语重心长地对年轻医生说:“看病啊,就像剥洋葱,得一层一层地剥开,才能找到最核心的问题。”在他的言传身教下,年轻医生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抽丝剥茧,探寻疾病的真相。


科室的病例讨论会上,他总是慷慨地分享内地最新的诊疗指南,和医生、护士们一起热烈讨论,碰撞出思维的火花。大家习惯在讨论中向他投去期待的目光,问道:“主任,您怎么看?”他总是用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,为大家指引方向。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我希望能真正留下来点什么。”这是彭植强主任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语,字里行间满是对边疆医疗事业发展的殷切期望。
有一位肿瘤患者的家属,面对被病痛折磨得憔悴不堪的家人,内心痛苦地徘徊在继续治疗和姑息治疗之间,难以做出抉择。彭主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耐心地为她分析病情、讲解治疗方案,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,每一个可能的走向都毫无保留地告知。那真诚的话语,如同潺潺的溪流,缓缓流淌进家属干涸的心田。她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纠结,毅然选择继续治疗。

“肿瘤治疗是一场持久战,家属的信心有时候比药还重要。”彭植强主任常常这样语重心长地对年轻同事强调。他将宁德市中医医院在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的成熟经验,像精心呵护的种子一样,悉心移植到这片边疆土地上,并结合新疆的地域特点灵活调整。这一举措,不仅显著提升了治疗效果,更传递了先进的医疗理念,为边疆的肿瘤治疗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从门诊到病房,从诊疗到教学,彭植强主任用坚定的脚步丈量着援疆医疗技术,更是一颗炽热无比、为患者着想的真心。他就像沙漠里的胡杨,深深地把根扎进边疆的土地,用坚韧和执着撑起了一片希望的绿荫,让边疆的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。